汽车行业十大不可思议(一)
2023 年的最初,我们充满对于 " 重回正轨 " 的期待。时至今日,我们需要锻炼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以免在面对那些超乎我们预料的事件时,显得过于大惊小怪。
感谢 2023 年这七个月,让关注汽车行业的每一位,都变成了有见识的人。
(相关资料图)
一、长城举报比亚迪
2018 年广州车展前夜,长城旗下的高端子品牌魏牌两周年品牌发布会,是中国汽车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因为在发布会的结尾,五大中国汽车品牌掌门人分别录制了视频,向魏牌祝贺。其中,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亲自为长城汽车打 CALL,他说:
" 比亚迪汽车愿意作为同行一道,团结奋进,推进中国品牌集体向上,为振兴中国汽车产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今天再看这一段视频,尤为唏嘘,因为在 8 月 9 日的比亚迪 500 万辆新能源下线之时,王传福说,"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并且把各大品牌的名字打在了公屏上。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长城。2023 年 5 月 25 日,长城汽车对外发布声明称:4 月 11 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何曾出现过 " 实名举报 " 这样的事儿?
比亚迪当时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新能源事业发展至今,相当不易!中国品牌成长至今,也相当不易!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两个多月之后,比亚迪反手把长城汽车的 Logo 打在公屏上,并表示 "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公屏一笑能否泯恩仇我不知道,这种隔空喊出的 " 在一起 ",解答不了长城赌上声誉也要弄明白的问题。我留意到,现场随处可见背景板上写的文案:" 海阔天空 感谢同行 "。
就是不知道这个 " 行 ",是念 "xing" 还是该念 "hang" 呢?
二、法务部集体营业你何时见过汽车品牌法务部集体营业?2023 年,你就看到了。
追溯起来,特斯拉是第一个开通法务部微博的。2021 年 5 月,特斯拉法务部微博一经开通,就先后起诉了多个自媒体和车主。
而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包括蔚来、理想、小鹏、零跑以及比亚迪等车企,都开通了品牌的法务部微博,而且各大品牌法务部,都已经开始 " 立案营业 "。
最近出圈的有几个法务部,首先是 @蔚来法务部,状告 " 车事纪 " 已经得到一审胜诉的判决,对 " 小牛说车 " 的诉讼也已经获得法院正式立案。
@理想汽车法务部风格相对有趣一些,职责主要是对相关事件做出分析说明,更像是个公关兼职的法务部。@长城汽车官方账号和 @比亚迪法务部也没闲着,7 月 24 日,@比亚迪法务部发布消息称,决定正式起诉 " 龙猪 - 集车 ",要求其删除相关侵权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 500 万元;7 月 25 日,@长城汽车则发文称,已正式启动针对 " 向北不断电 " 等 6 个账号的诉讼程序。" 对于肆意侮辱、诽谤的行为,xx 品牌绝不退缩,将严肃面对,通过法律途径坚决维护合法权益。"无论是法务部也好,官方账号也罢,这段话其实是每个品牌的心声。那么 " 侮辱、诽谤 " 的行为,难道是在 2023 年集中爆发了么?
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播手段和渠道在 2023 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相关数据,在中国有 634 万以上的用户在创作汽车内容,也就是说," 评车 " 已经变得没有门槛," 人人均是车评人 " 也让品牌营销面临了全新的语境。
所以我们看到,各大品牌法务部们所诉讼的只有很小比例是专业媒体——更多的诉讼对象反而是个人。以往我们都会觉得,偌大一个车企去告一个自然人,在体量上来看未免有点 " 小题大做 " 和 " 以大欺小 "。但这样的事情放在 2023 年,诸多品牌已经卸下了心理包袱,法务部们心照不宣地开始集体营业,大家都知道这更大程度上属于企业品牌公关的一种手段,但这却宣告着传播新局面的到来。
这是什么样的新局面呢?
商业战场上鏖战过于激烈;从以往顶多 3 万家汽车自媒体因平台的变化而裂变成 634 万多个 " 汽车内容创作者 "。
但于此同时——能够买得起新车的消费者,却是十分有限的。
三、 数码博主扎堆说车
634 万汽车内容创作者当中,除了各行各业的素人车主或是相关从业人员,标签为 " 数码博主 " 的一个群体必定会在 2023 年留下姓名。
我没有兴趣评价数码博主在说车时的言论本身,我更想分享自己从他们身上得到的 10 个总结:
1、倘若不是汽车媒体总体原创能力不强," 内容同质化 " 太过突出,数码博主也不会那么容易有今天的一席之地。
2、汽车是专业领域,数码也是。专业上彼此尊重本应是常态,相互看不起大可不必。
3、数码博主就像是鲶鱼,让汽车媒体看到自身观点产出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对推动汽车媒体发展和洗牌都是好事。
4、没有哪一条规定说数码博主不能评车,更没有规定说汽车媒体不能评数码或是时尚和生活。做好自己,不要埋怨别人。与其责怪别人不专业,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专业。
5、汽车甲方是不是比数码有钱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在 2023 年,想要和甲方合作,具备影响力的内容比以往哪一年都要重要得多。
6、无论是数码博主还是汽车媒体,胡说八道都无法赢得尊重。可笑的是指责数码博主们不懂车的媒体,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习惯转发通稿再说吧。
7、多年来习惯凭借自身 " 专业门槛 " 优势躺赢的汽车媒体,可以庆幸的是自己身处于一个周期足够长的行业,而今,汽车媒体要面对的也不仅是数码博主,而是超过 630 万汽车内容创作者。
8、自我成长和认知迭代,是比讨论谁更有资格评车更有价值的命题。
9、不要自我感觉良好,不要自娱自乐。尊重专业,尊重行业,尊重甲方,尊重受众的媒体,总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10、汽车媒体没必要自认为高人一等。大人们,多念叨一下 634 万这个数字吧,时代已经变了。
(未完待续)
因为篇幅实在太长," 十大不可思议 " 将分三次刊出。敬请关注~
文|赵小查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