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减持后 罗欣药业脱困良方是什么? 全球看热讯
深度 独立 穿透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相关资料图)
作者:树知
编辑:茂贞
风品:恪圭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罗欣药业,最近难言多顺心。
股东违规减持、业绩滑至亏损、又背负集采压力...... 种种利空交织似乎让公司步入低谷期。
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截至6月14日收盘价5.43元,距离2021年5月高点11.33元缩水过半,相比2023开年的8元,也累跌20%。
不禁疑问,罗欣药业怎么了?
1
违规减持 股东为何频频套现?
6月5日,罗欣药业公告。因违规减持,控股股东山东罗欣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欣控股”)收到监管函。
深交所表示,2023年5月18日至24日,罗欣控股减持罗欣药业合计62,250,000股,占后者总股本5.72%,未按规定及时信披及停止卖出股份。
按照5月24日披露的减持价估算,本次罗欣控股累计减持套现约4亿元。
对此,罗欣药业表示,减持主要系股东资金需求,目前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战略规划未出现变化,生产运营一切正常。罗欣控股表示,本次减持操作并非主观故意,将加强学习,谨慎操作,坚决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玩味在于,近期股东减持动作着实不少。
5月31日至6月2日,控股股东罗欣控股的一致行动人克拉玛依珏志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合计减持3224万股。减持后,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股份比减少2.96%。
5月10日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方秀宝及其一致行动人方东晖、大任投资拟减持不超1044.21万股,占总股本的0.96%。
股东减持频频,甚至不惜违规减持,敏感性不言而喻,难免让市场犯些嘀咕:企业基本面、发展前景如何?
不算多苛求。掐指算来,2005年12月登陆港交所创业板,罗欣药业业绩持续增长股价节节攀高,上市后十年累计分红近十亿。对股东可谓不薄。
此外,高管也获不菲薪酬。以2022年为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2,977.83万元。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刘振腾税前报酬总额178.36万元,财务负责人陈娴为340.17万元。
那么,股东频繁减持套现是否看空企业后市?董高监们近三千万的年薪,与公司实力和盈利能力匹配么?
2
业绩未达标补偿股份
盈利能力为啥下滑?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罗欣药业发展史可追溯至2001年,罗欣制药厂改制重组。经过创始人刘保起、其子刘振腾的一路打拼,成长为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目前,刘振腾担任罗欣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5年12月,公司在港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后三次提交转板申请均未果。为谋求更高估值,2017年3月其收到私有化要约,价格17港元/股,较提出要约前一交易日市价溢价近32%。
2017年6月公司退市,市值超100亿港元。此后经过28次股权转让,罗欣药业2019年欲借壳东音股份登陆A股。2020年5月12日,正式跻身A股上市公司,成为“港股私有化+A股借壳上市”的首份案例。
遗憾的是,上市后的业绩答卷并不光鲜。在重组方案中,罗欣药业承诺2019年-2021年度扣非归母净利将分别不低于5.5亿元、6.5亿元和7.5亿元。如没完成承诺,则应依照约定进行补偿。
最终,营收为75.89亿元、60.96亿元和64.78亿元;净利为6.34亿元、3.21亿元和4.06亿元。
除了2019年,之后两年均未达标。2022 年 8 月 29 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拟分别以 1 元/年的价格定向回购 33 名补偿义务人 2020 年度和 2021 年度应补偿股份合计 371,334,114 股。9 月 14 日上述议案审议通过。
最终导致公司总股本合计减少 376,100,769 股。股份变动导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和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增加。
稀释股东利益,自然不利市场信心,代价不算小。好在卸下重担,罗欣药业可以轻装上阵。
跌眼球的是,重新出发的2022年仍没搏出个好业绩,反而加速恶化。
全年营收 35.88 亿元,同比下降 44.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12.26 亿元,同比下降401.79%。
营收跌超四成,净利更是由盈转亏,一把亏掉之前三年利润额的80%还多,堪称A股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且进入2023年,颓态仍有延续:一季度营收6.62亿元,同比下降69.57%;归母净利9023.51万元,同比下降210.47%。
细分行业,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占据总营收的98%以上,体量分别下滑63.22%、16.89%,其他业务营收上涨8.6%,但1.18%的体量仅占总营收的1.67%。
细分产品,抗生素类营收7.94亿,同比下降34.03%;消化系统类营收2.17亿,同比下降80.93%;呼吸系统类营收0.456亿,下降93.95%;其他类营收3.91亿元,下滑53.57%;代理产品20.22亿元,下降16.98%。
对此,罗欣药业表示,行业政策经济环境不稳,成本上市等因素,导致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均受到影响。
3
集采压力、“四化”冷思
卖资缩费可是良方?
不算多夸言。面对集采、一致性评价大潮,企业有不小承压。
如2020年8月第三批集采中,罗欣药业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中标,降幅65%。2021年2月在第四轮集采中,罗欣药业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ml:15mg)以5.7元中选,降幅83%;注射用帕瑞昔布钠(20mg)以29.5元中选,降幅95%。2021年6月,第五批中又中选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兰索拉唑,降幅96%、93%。
2022年4月12日,第八批集采中,罗欣药业的注射用氨曲南及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两个产品中标。同年,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中标长三角(沪浙皖)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其2021年销售额超3亿元,是罗欣药业重要产品。
同时,辛伐他汀片、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头孢丙烯片、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标豫晋蒙等十三省(区、市、兵团)药品联盟采购;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中标赣粤豫鄂四省联盟药品带量采购。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产品集采中标,能节约大笔销售费、有了固定市场也让患者享受到高性价比医疗。但大幅降价也让业绩受到冲击,尤其盈利能力承压。不过压力是全行业的,同样营商环境下,营利持续双增的企业同样不少。
没错,医改带来格局洗牌,同样也是一块试金石,考验企业的专业化、创新化、规模化、精细化等综合竞争力,罗欣业绩连续下滑,更多应从自身短板找原因。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39,126,902.89元,同比减少了878.50%,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
面对经营压力,公司甚至卖资回笼资金。
2022年9月,罗欣药业公告称,作价4.15亿元将子公司山东罗欣现代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物流”)70%股权转让给上药控股旗下子公司。
2021年,现代物流营收25.95亿元,2022上半年为12.97亿元,同期罗欣药业为64.78亿元、31.43亿元,现代物流营收占比超40%。2021年现代物净利9636万元,罗欣为4.06亿元,前者占比也超20%
截至2022上半年,现代物流资产总额为24.12亿元,净资产6.44亿元。审计报告显示,现代物流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35亿元,而双方协议的现代物流价值为5.93亿元。
这意味着,上述出让价不及其净资产,叠加上述业绩贡献,是否有些贱卖呢?出售利润营收奶牛,是否饮鸩止渴、到底多缺钱、后续业绩又怎么走?
要知道,罗欣药业曾对这家子公司寄予厚望。公开信息显示,现代物流成立于2017年5月,由创始人刘保起亲自发起设立,持股100%;2020年5月,公司还对现代物流增资1.2亿元,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04亿。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物流曾向山东罗欣及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集团恒欣药业有限公司借款,截至2022年9月21日,借款余额达9.99亿元。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现代物流的重商业模式,决定其运营会借用较多资金。卖掉现代物业70%股权,可回笼借款和出让价款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同时上药控股接盘后,现代物流则可向银行借贷补充资金。一下盘活两企也算共赢。
的确,转让现代物流股权后,罗欣药业2022年应收账款为8.69亿,同比下降22.29%。只是,从全年营收大滑、净利大亏看,企业阵痛仍然肉眼可见。长远计,卖资只能救一时之急,如何适应集采常态化降价,还需在上述四化上下下功夫,提升自身内生动力、核心盈利能力。
Wind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罗欣药业研发费为4.20亿元、3.61亿元、3.21亿元;同期销售费为32.48亿元、20.03亿元和18.66亿元。
可见,企业在控费、精细化方面持续发力。只是,一味缩势也是权宜之计,并不能持续改善核心盈利能力。
2022年,企业销售费17.30亿元,同比下降7.31%;研发费2.05亿元,同比下降36.21%,主要系本期缩减仿制药研发项目支出所致。
放眼行业,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提质增效创新已是大势。不禁疑问,罗欣药业靠啥驱动核心成长、打造核心竞争力、靠啥赢在当下及未来?是否需要战略反思?
4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一场提振硬仗
当然,尽管近年业绩不理想,深耕30余年公司实力底气还是有的。
比如在消化、呼吸疾病用药市场,罗欣药业拥有领先地位。同时,公司连续 12 年获得“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也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多项产品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截至2022年末,罗欣药业拥有国内核心知识产权的专利数量 300 余件,上市了 150 余个品种,300多个品规产品。
基于研发成果,面对仿制药的白刃内卷,企业也在加快寻求战略转型、发力创新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4月,罗欣药业的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赞)作为1类创新药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实现了罗欣药业1类新药“零”突破,也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实现了从原料到制剂的自研自产。
此外,两款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LX-039与LX-086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分别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与E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022年,还围绕替戈拉生片开展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项不同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由此观,罗欣药业并没躺平,也在奋起直追,有创新卡位、专业化打磨的一面。
只是还是那句话,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在竞品纷纷开启科研创新竞赛的大势下,面对自身业绩颓势,罗欣药业的研发力度、精准度、高效性还需提升。唯有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创新高效化形成合力,才是打破成长困局、重拾升态的良方。
说千道道,不如白银一片。市场不等人、竞品不等人。从股价到业绩,如何尽快支棱起来,刘保起父子有一场硬仗要打。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