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摘B,营收同比增长260%,诺辉健康盈亏平衡可期
这是一份被投资者认为很燃的业绩。
(相关资料图)
3月13日,“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诺辉健康在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比增长259.5%;实现毛利润6.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比增长318%;毛利润率从2021年的72.7%攀升至84.5%。公司2021年总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毛利润为1.5亿元人民币。
诺辉健康自2021年2月18日香港上市以来,已连续两年实现3倍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亏损也正在收窄。截至2022年底,诺辉健康经调整净亏损从2021年的2.6亿元人民币大幅收窄为1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宣布“摘B”申请已成功获批,将成为港交所第7家去“B”的生物科技公司。
“我们的营收2年增长10.8倍,这得益于诺辉健康在监管合规、品牌建设和规模化运营的壁垒和先发优势。”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如是表示。
眼下,诺辉健康正在力图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管线。继常卫清、噗噗管和幽幽管成为“现金奶牛”,全球首款基于尿液样本的HPV宫颈癌筛查产品宫证清TM已获批欧盟CE认证,正全速推进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泛癌种早筛早检及其他高发癌症的管线产品研发也在快马加鞭。
从诺辉健康翻倍增长的业绩中,我们或许能一窥肿瘤早筛行业的商业化增长路径。
医院渠道成最大收入来源
早在上市之初,诺辉健康便在招股书中指出,计划向中国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销售常卫清,该等医院及医疗机构也将成为常卫清的主要目标客户。
医院渠道向来被视为难啃的骨头,原因不外于流程相对繁琐且对企业能力要求较高。在常卫清拿到国家药监局的首个癌症早筛产品注册证,诺辉健康便开启了漫长的市场教育之路。
今年市场培育效果已经初步显现。2022年,常卫清已经成为诺辉健康的支柱产品和增长引擎之一,为其贡献近半的销售收入。
从公布的业绩来看,截至12月31日,常卫清中国内地实现收入3.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比增长266.2%。销售毛利润为3.0亿人民币,较2021年同比增长302%;毛利率从2021年同期的76%上升到83.4%。
医院市场准入和临床医生教育是诺辉健康院内推广的关键。2022年2月,常卫清多靶点粪便FIT-DNA技术获得中国抗癌协会最新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推荐,成为国内唯一进入全部国家级结直肠癌防治指南的分子早筛技术,也推开了医院市场高耸的大门。
合规优势已经成为诺辉健康在院内临床市场和院外消费医疗市场营销的核心壁垒,医院渠道已经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和增长最快的渠道。
“未来短期或者中期,临床渠道都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要让更多医生认可、接受、使用我们的产品,甚至最终推荐给别人用这样的产品。我们的市场空间才会打开。”朱叶青强调道。
在深耕临床渠道的同时,诺辉健康也在拓展DTC、和消费医疗端等新渠道,在C端用户层面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认知。
噗噗管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便潜血自测器,2022年销售2亿元,全年发货量超796.3万盒。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器幽幽管则销售2.1亿元,全年发货量超355.1万盒。
亮眼数据增长背后,是癌症早筛消费者意识的崛起。618和双11期间,诺辉健康在京东和天猫平台持续实现三位数增长,蝉联京东基因检测行业销售额排名TOP1,并稳居天猫测试纸类目销冠。诺辉健康入选京东健康超级品牌榜中榜“卓越担当10大品牌”,常卫清入选京东健康超级人气王单品,幽幽管上榜天猫健康双11必买清单。
蓄势东南亚“出海”探索
出海,在当下已成为药械企业们的重要战略选择。但在朱叶青看来,出海首先需要考虑风险。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合规监管、是否有成熟的海外团队,风险极高。
基于以上判断,诺辉健康选择的路径是选择当地靠谱的合作伙伴,把产品带出海。
2022年,诺辉踏出了国际化旅程的关键一步,首站落子香港,与当地领先的消费医疗高科技品牌分别达成独家合作,强强联合开展国际化市场营销。常卫清和幽幽管各自获批的合规壁垒,成为两款产品国际化的关键优势。
2022年5月,诺辉健康牵手香港本土唯一一家独角兽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共同推动常卫清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及东南亚地区的市场覆盖。同年6月,常卫清成功首发香港,官方售价为3000港币/份,覆盖当地超过50个医疗服务机构。
数月后,诺辉健康与相达生物科技宣布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广幽幽管在香港市场的销售。1月31日,幽幽管(UU Tube by INDICAID™妥析™)首发香港,官方售价为248港币/份。
“像东南亚市场,我们也在积极寻求既认可我们的产品,又有落地能力的渠道。”朱叶青坦言,现阶段不会冒然花重金建自己的海外团队,更多地考虑与国外合作伙伴达成合作。
为了加强公司研发布局,诺辉健康建设并已投入使用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国际研发中心,不断招募全球生物高科技科学家和研究工作者,以二代测序技术聚焦癌症筛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管线开发,并推动海外商业化和全球同步临床试验。
国际研发中心由精密科学前高管施双美博士领衔,未来5年预计总投入1亿港币,一期建设共计一万平方英尺,包括以国际最高标准打造的七千平方英尺高通量二代测序基因检测实验室,首批招募20—30位科学家。
国际研发中心的落地,与北京、杭州两个内地研发中心遥相辉映,形成协同创新与联动。内联大陆,外联国际的布局,不仅可以吸引优质人才,也可以实现内地—港澳台—东南亚有层次、递进式的出海。